首页 > 婚庆公司 > 婚礼策划 > 古代式婚礼,汉式婚礼的布置和道具

古代式婚礼,汉式婚礼的布置和道具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9 14:53:36 编辑:婚礼策划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汉式婚礼的布置和道具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 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喜多多婚嫁网)

汉式婚礼的布置和道具

2,谁知道汉代的婚礼是怎么样办的

婚礼是“礼之本”。《昏义》说:“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新人结发为婚,在仪节上不能没有一个过度。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正是要体现夫妇一体、彼此亲爱的意思。 五一婚礼的核心,就在“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我们选取社区一处草坪,草坪上有一株松。我们以松作为婚礼的背景。树下绿草如茵,红花点点。 我们设几案于树下。 几案上设三品荤菜。这些荤菜即称为“牢”。古汉人食俗,类似今天的份餐制,各种食物人均一份。所以,新夫、新妇席前,主食黍和稷,以及调味用的酱、菹、醢、湆均各一份。但婚礼特殊。荤菜仅一份,放在两人的饭菜之间,供新夫、新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古人饭后要“酳”,就是以酒漱口,既为了清洁口腔,同时也有安食的作用。“酳”有三次,称“三酳”。婚礼中三酳的酒器,前两次用爵,最后一次用卺。所谓卺,就是将匏对剖而成的瓢,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 准备好一切,新夫、新妇着汉式婚礼服携手而来,隔几案相对跽坐。两伴娘作为侍者随其后,跽坐在夫妇斜侧方。汉未央的十多位来宾,一律穿汉服,跽坐在夫妇身后。

谁知道汉代的婚礼是怎么样办的

3,传统的汉式婚礼具体有那些过程

  行醮子礼、沃盥礼……整个过程礼乐相和,锦绣霓裳。  在去年的长乐市金峰镇东卓村里,新郎卓协、新娘陈珠仙以我国古代周朝制度婚礼程序举行了一场婚礼。据说,这两位新人,都是“福建汉服天下”组织的会员,本着对传统文化的深爱,他俩打算将婚礼打造成周朝婚礼。这场婚礼的华夏礼仪始于周朝,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代。看看这场特殊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  3时10分:醮子礼  随着司仪宣布醮子礼的开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礼。父亲赐酒,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  醮子礼是周朝制度婚礼程序的第一步,父亲还得向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3时30分:送贽礼  新郎拜别父母后,来到新娘家。他手上还捧着一尊铜雁,这是做什么呢?原来,这是贽礼,要送给新娘父母的。贽礼是指拜见时赠送的礼物,而女婿以雁为贽礼,是表示今后对新娘要诚信和尊重。  虽然新人父母仍穿着平时的衣服,但新郎新娘着装是汉服。千万别以为汉服是指汉朝时代的服饰,而是说古汉族的服装。  5时:正婚礼  昨日的婚礼也算古今结合,新娘家人还以当地风俗举行了一些仪式,只到5时,正婚礼才正式开始。正婚礼是在新郎家举行的,由于场地有限,放在村里的祠堂举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新郎新娘朋友——“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们,以朗诵一首《诗经,周南,桃之夭夭》作为给新人的祝福。古筝曲《梅花三弄》也回绕在祠堂里,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3000年前的周朝。新人红巾相牵,缓缓来到正堂。  5时10分:沃盥礼  司仪高声说,“赞者入席。”赞者是什么?一打听,原来赞者是指新郎的长辈,也是“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他坐在正席当中,在新人进入正堂后,他开始将酒倒入酒杯中,等待新人入席。  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而所谓的沃盥礼,是指伴郎(古人称御)、伴娘(媵)分别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  5时20分:同牢礼  洗完手后,新人对席而坐。对席的位置是男西女东,意指阴阳交会。这时候,两人要开始喝同一种酒,吃同一种肉,取名“同牢礼”。  5时30分:合卺礼  在现代婚礼上,大家熟知“喝交杯酒”。古代的婚礼也有,这个仪式就叫“合卺礼”。“合卺”,是指夫妇交杯同饮,但只是互相交换了杯子,而不是像现在的绕过脖子互喝。而夫妻共饮合卺酒,象征着夫妻同甘共苦的意义。  喝完交杯酒,新人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对拜,并分别给互相割下一缕头发,搓在一起放在锦囊中,表示两人“结发”,正式结为夫妇,最后送入洞房。

传统的汉式婚礼具体有那些过程

4,结婚采用古代结婚方式行吗

和我一样. 你这样. 1.找个好的摄影师.叫摄影师把自己摄影的照片给你看看.然后你看看满意不满意,在问他.你要拍古代的有没有把握. 这样做是因为找个好摄影师,效果更好. 2.选择这个时候真好.春天.去个有小草的地方.或树多的地方. 不要拍摄到现在的房子,那样看起来会没感觉的。越没建筑的地方越好. 3.男的拿把扇子更好. 4.化淡妆,不然看起来的效果也没感觉. 试试吧.
网上有一个汉代婚礼,你可以参考一下: 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6位裙裾飘飘的仕女前面开道,一对身着大红汉服的新人牵着红绸步入礼堂 ,行“结发”“执手”“拜堂”之礼……昨日,一对热爱汉族文化的新人举行了汉代婚礼,隆重的礼仪使得在场的近百嘉宾直叹“很新很传统”。   美女T台展示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服饰,连绵几千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昨日中午,两路口一酒店的婚宴大堂,响起赞礼(司仪)高亢的介绍声。记者看到,T形台中间竖立着大红喜字,两旁挂着汉朝宫灯。6名美女随着音乐的节奏走起猫步,展示各式汉服。   “这不是武侠片里的服装么?是不是汉服哟?”宾客中有人议论。赞礼的声音又响起:“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这是汉服的基本特征。”听了介绍,宾客们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婚宴上,两位新人的双亲都穿着金色与红色交织的华丽汉服,赞礼与摄影师以及主宾席上的宾客都身着汉服。   新人“结发”“执手”   12点18分,结婚仪式开始。6位美女每人手持一盏汉朝宫灯,在新郎新娘前面开道,身穿大红汉服的新郎和新娘牵着红绸缓缓步入。新郎新娘首先参拜天地,完成了“拜堂”的程序。“拜堂”后,新人用一盆清水洗手洗面,然后相对裾坐,依次完成了“沃盥”和“对席”。   在赞礼的主持下,新人同吃了一块牛肉。然后拿起中间连着红丝带的酒杯,先是各自喝半杯酒,然后交换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两位新人相互把对方的头发剪下一缕,用绳子绑在一起,行了“结发”之礼。并十指紧扣,行了“执手”之礼。随后,向双亲下跪磕头行礼。   汉代婚礼7大仪式   据介绍,汉代婚礼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部分,昨日举行的是正婚礼,主要有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结发、执手7项仪式。   说起这些仪式,都有出处。据《礼记·昏义》记载,男女结婚必须“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于是,各项结婚仪式就有了具体的含义。   “拜堂”又称“拜天地”。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首先参拜天地,然后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   “沃盥”是指用清水洁手洁面,因为汉代礼仪非常讲究洁净。   “对席”指新婚夫妇交拜礼毕后,要相对而坐。对席的位置要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   “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据介绍,交杯是交换杯子,并非很多古装剧里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臂酒”。   “结发”指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苏武就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诗句。   “执手”则出自于《诗经·击鼓》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   新郎夏丹介绍,他与妻子彭于洋都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朋友中也有不少是汉服爱好者,所以决定结婚采用汉代仪式。“古汉人的婚礼不奢侈、不喧闹、不嬉戏,而是以恭谨、庄严的心来对待。”他说,选在中秋时节用这样的古礼结婚,是传统中的传统,团圆中的团圆。 祝你幸福。
挺好,挺新颖的,结婚也只是仪式,什么样的也只是个人想法,一辈子就这一次,谁都希望按自己得意愿风光一次
现在都流行古典的
蛮个性的想法,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 要是我结婚呢就把所有能想到的方式都用一遍。 呢样等老了以后有孩子了看到的感觉又是另一回事。
可以呀,只要两个人喜欢就好,
其实很多婚礼都是大同小异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自己的婚礼跟别人的不同,你的想法很好,这个可以找婚庆,我朋友的婚礼就是找的婚庆,叫他们给出方案,觉得满意就可以签约。办的很不错呢!

5,汉代婚礼如何举行

传统结婚仪式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 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 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汉式婚礼 婚礼是“礼之本”。《昏义》说:“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新人结发为婚,在仪节上不能没有一个过度。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正是要体现夫妇一体、彼此亲爱的意思。 五一婚礼的核心,就在“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我们选取社区一处草坪,草坪上有一株松。我们以松作为婚礼的背景。树下绿草如茵,红花点点。 我们设几案于树下。 几案上设三品荤菜。这些荤菜即称为“牢”。古汉人食俗,类似今天的份餐制,各种食物人均一份。所以,新夫、新妇席前,主食黍和稷,以及调味用的酱、菹、醢、湆均各一份。但婚礼特殊。荤菜仅一份,放在两人的饭菜之间,供新夫、新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古人饭后要“酳”,就是以酒漱口,既为了清洁口腔,同时也有安食的作用。“酳”有三次,称“三酳”。婚礼中三酳的酒器,前两次用爵,最后一次用卺。所谓卺,就是将匏对剖而成的瓢,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 我们准备好一切,新夫、新妇着汉式婚礼服携手而来,隔几案相对跽坐。两伴娘作为侍者随其后,跽坐在夫妇斜侧方。我们汉未央的十多位来宾,一律穿汉服,跽坐在夫妇身后。 在场朋友应记得当时情景。社区里另有一家举办婚礼,萧条冷落无人观看,居民们都涌向我们这里。观礼者虽多,却不喧哗。尤其当我作为赞者起身诵赞辞,气氛十分安静、庄重。赞辞由秦风君起草,安然君手书—— 兹尔新婚 有宴来宾 咸集致贺 恭祝连理 赞曰: 惟天地以辟 万物滋养于斯 日受其精 月润其华 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人以婚姻定其礼 三牢而食 合卺共饮 自礼行时 连理成 比翼具 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 纵病苦荣华而誓不与弃 仰如高山哉 其爱之永恒 浩如苍穹哉 其情之万代 相敬如宾 各尽其礼 家合事兴 不变不易 天长地久 为尔佳缘 特为赞颂 赞者:汉未央 诵赞毕,新夫新妇开始行“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之礼。侍者为夫妇夹一菜,夫妇尝一口。如此直至三菜尝遍。每菜尝一口而已,新婚第一餐简朴,进食有仪式性,真正进食很少。接着,侍者为夫妇斟酒,夫妇并不饮用,漱口之后即吐出。 由《士昏礼》可知,先秦婚礼相当简朴,不仅成婚的菜肴仅数品,而且没有庆贺和举乐的仪节,与今日竞奢斗富的婚礼相比,反差鲜明。《礼记·郊特牲》说:“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即便如此,我们仍准备了古乐作为背景,因现场缺音箱,所以音量轻微,等于无乐。可幸虽无乐,现场却不闹。共牢合卺是无声的仪式,原想无声会镇不住场。出乎意料的是,众多观礼者却能与新夫新妇、与汉未央的汉服宾客们一起度过这安静的仪式过程。 仪式毕,新夫新妇互行揖礼,座中汉未央宾客齐声赞诵“天长地久,为尔佳缘”,并一同行揖礼。 古汉人看待婚礼,如同看待国家间歃血为盟、看待兄弟间结拜为盟,男女夫妇的婚约,本质在于盟誓。而盟誓本身含有永恒性。所以说“山盟海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婚约亦然。而古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正因为看到了婚约的哲学本质,古汉人的婚礼不奢侈、不喧闹、不嬉戏,而是以恭谨、庄严的心来对待。
文章TAG:古代婚礼汉式婚礼布置古代式婚礼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