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礼词 > 贺词大全 > 旗袍全开襟做运动,穿旗袍的怎么走台步好看

旗袍全开襟做运动,穿旗袍的怎么走台步好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2 02:39:07 编辑:婚礼策划 手机版

1,穿旗袍的怎么走台步好看

一字步,既然是台步当然要把臀部给扭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身材,还有注意的是,因为旗袍的裙摆比较小和紧,走路的时候要尽量慢而且步子也要小点,这样也可以更凸显东方女性的儒雅!!
优雅点好
视频老师教步法

穿旗袍的怎么走台步好看

2,什么场合穿左开襟旗袍和适

祭拜逝者是应该可以 但是不管是汉服还是旗袍都是右衽的左衽要么是少数民族要么是死人
谁说的,我从事旗袍制作15年,没听说过这个,一般的大襟都在右边,左边的也有,不多,主要看设计风格了。一般扣子还是建议单数,不要订双数,什么4对6对之类的,但是现在好多旗袍偏襟上定2对挨着的,个人认为理论上2对算1对,这样的目的一般都是出于美观考虑,对于大襟的形状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不至于1对扣的拉扯造成大襟形状改变和不平的情况。
很多场合都可以啊,现在有很多改良版的旗袍呢,像上海南外滩面料市场的凤和祥就可以定制,性价比很高~参加隆重的场合更适合不过

什么场合穿左开襟旗袍和适

3,旗袍半开襟和全开襟的区别是什么

顾名思义,全开襟就是从领子到侧腰,能够完全打开,就是扣子要从领子一直扣到下摆;半开襟就是只开一半,腰部以下是假扣,能明显看出下摆是不开襟的。开襟,就是说襟是分开的。开襟的变化是旗袍款式变化的主要方式。顾名思义,全开襟就是从领子到侧腰,能够完全打开,就是扣子要从领子一直扣到下摆;半开襟就是只开一半,腰部以下是假扣,能明显看出下摆是不开襟的。旗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有的则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中国的传统袍服从商、周时期开始就习惯使用开襟形式。开襟:中式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服装可以从中间或某个地方分开的,就叫开襟,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襟形、袖试和领型等的变化。旗袍上的襟是指除去袖子,前面的那一片。在前中开襟的叫【对开襟】,在左侧开襟的叫【左开襟】,在右侧开襟的叫【右开襟】,两侧开襟的叫【双开襟】。开襟的款式主要有:大圆襟、斜襟、方襟、双圆襟、直襟、双襟、曲襟、中长襟、琵琶襟、如意襟。

旗袍半开襟和全开襟的区别是什么

4,地方特色民俗活动高中作文8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袖口宽大,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滚边或镶边等,56朵花”,千里不同俗”。四十年代缩短,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腰束衣带. 下摆开衩。顶上留辫子,袖子稍短.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绸 。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特色饮食,冬季穿皮制乌拉,不同的特色。旗袍具有东方色彩,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四面开禊的短褂。领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为了骑马方便.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腰身宽松。继后,长度适中,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右大襟 ,两边高衩。满族。而满族,下面,以御风寒. 棕等色的棉 ,几近膝盖,衣片前后分离,长及腰部,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称誉世界,即所谓大。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 紧腰身 ,外为流线型。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满族妇女不缠脚,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便于行走、小袖,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 如意襟 56个民族,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 斜襟 ,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马褂分为大襟 ,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是一朵艳丽的奇葩,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慢慢的认识,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四面开禊、四寸,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古旗袍有琵琶襟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或外罩坎肩,裤腿扎青色腿带,剃去周围的头发,经改进,脚穿棉布靴或皮靴,长度缩短,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冬季戴皮制马虎帽。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 对襟 。高领对襟,袍袖可露出三. 蓝 . 丝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5,怎么做旗袍 最好有详细的步骤 有图更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给人量身要非常仔细.
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设计 一、旗袍简介 旗袍量体方法 旗袍长度标准: 种类 衣长 袖长 长袖旗袍礼服 齐脚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齐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间 旗袍围度加放法(cm) 种类 胸围 腰围 臀围 领围 可体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宽 用料 74 2个衣长+1个袖长+10 90 2个衣长+12 二、旗袍款式造型变化 造型方法的区别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装饰工艺设计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一) 旗袍衣边装饰手法及工艺处理 各种镶边、滚边和嵌边是旗袍装饰常用的特殊工艺手法: 1、 单色镶边 2、 单色滚边(方角滚边工艺处理图示) 3、 滚嵌滚(方角嵌滚工艺处理图示) 4、 嵌边(圆角嵌边工艺处理图示) 5、 混合滚(嵌镶滚) 6、 三色镶边 二) 旗袍的花钮装饰 旗袍花钮具有其它服装上钮扣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钮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花钮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采用的图案,多为古色古乡的龙、凤、孔雀、福、绿、寿、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装饰 绣花、手绘也是旗袍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它是我国传统的绣花工艺及国画艺术,用国汇点缀国服,可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各种质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装饰,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显示高贵、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项 一)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二)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三)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 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五、旗袍的缝制工艺 一)款式简介 二)衣片归拔 1、 前衣片归拔——把前片从中心线处折叠,正面相对,摆平置于烫床上,把侧缝中腰处拔开,臀部归直,使衣片的曲线与人体型曲线相符。 2、 后衣处归拔——把后衣正面相对在中心线处折叠,放在案扳上,把侧腰中腰处拔开,后中腰处归缩,侧缝臀部的凸势进行归缩处理,余量推到臀部,再把后袖笼略归一下,把凸势推向背处,推出肩胛凸势。 3、 衣袖片归拔——把袖片按正面对折,由侧缝向袖中归烫,把凸势推向手臂处。 三)贴牵条 牵条的作用:牵条起牵制作用,防止拉伸变形。对于一些轻薄面料,牵条还起着减少缝口起皱的作用。 牵条的用途:服装中凡是容易拉伸变形的部位都应敷上牵条,如袋口、驳口线、领口线、袖窿、门襟止口等。敷牵条时,一般要略拉紧一点敷上,特别是易拉伸的部位。 1、 侧缝贴牵条 衣片归拔后,为了保证侧缝曲线的稳定性,需在前后衣片侧缝沿缝份粘贴直纱牵条。 2、 襟边贴牵条 旗袍圆襟、方襟、直襟三种大襟粘牵条的制作工艺: 1)圆襟 首先裁好1~1.2cm宽的直纹牵条,然后将牵条粘于大襟边的缝份上,当粘贴到下半弯处时,将牵条稍拉紧使大襟边容缩约1cm,烫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会走样,容缩后的大襟完成后效果较贴体。如图1所示。 2)方襟 将已裁剪好的直纹牵条粘于大襟边缝份处,粘至转角位剪断牵条。然后再继续粘贴弯曲的部分,并在下半部份容缩1cm,再把长出的1cm牵条剪齐。如图2所示。 注意:牵条粘贴至弯曲部位时需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处粘贴平服。 3)直襟 牵条粘贴至大襟1/3处开始拉紧牵条容缩大襟边约1cm。
网上有卖这类书的,淘宝上一搜,多着呢
文章TAG:旗袍全开开襟做运动旗袍全开襟做运动

最近更新